與焦慮和平共處的「三個」基礎練習



在生活中,其實大多時候「我們是被焦慮追著跑,而不是被夢想拉著走」。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時,聊到他才剛從每天朝午晚九的職場生涯中脫離出來,成為自由業者。

有別於先前的工作,現在的工作方式,讓他擁有了許多彈性的「時間」與「空間」,就此看來,感覺日子也將自在、輕鬆許多了吧。

當我們聊到這裡時,

他說:「唉,雖然現在時間變多了,但我卻仍不敢靜下來,還是盡可能地讓自己每天行程滿檔,不論是看書或做點事,都不希望自己真正閒下來。」
我說:「既然擁有這麼多的時間,為什麼不敢讓自己放鬆下來休息呢?」
他說:「唉,總有許多擔憂,所以讓我難以靜下心來,我害怕當我閒下來的時候,感覺就要被社會淘汰了。」

聽到他這麼說時,腦袋突然浮現自己成長階段中,也有過類似的感覺:

每天太陽升起,就趕著去上課,即使已經進到大學階段,卻仍每學期選滿各種課程,透過上課、填滿時間,讓自己接近社會所謂的「成功」。

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裡,有天我的朋友好奇地問我:

他說:「你每天到底在忙什麼?」
我說:「忙著上課、打工、社團。」
他說:「做這些事情,你想得到什麼?」
我說:「證明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他說:「所以,你想證明給誰看呢?」
我說:「家人、朋友‧‧‧自己,其實這個問題,我還沒有仔細想過。」

看著這位朋友,也思考著當年的自己,原來我們都是因為有太多的「焦慮」,而使得我們無法真正地停下來,去思考、詢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多數時候,我們所做的行動,可能是出自於對未來的「擔憂」所產生的焦慮,然而,越是因為焦慮而行動,反而越可能放大了焦慮本身,而離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越遠。

以下分享個方法,在面對焦慮時,我們除了擔憂之外,也能夠試著讓自己「穩定下來」,讓情緒回穩,當狀態穩定下來後,也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而不再因焦慮採取行動。

第一,「看見」自己是否正在焦慮
每當我們感到焦慮時,通常會有一些具體的生理反應,這些反應有的並不是舒適的,例如:大腦快速地運轉、湧現各種思緒、呼吸變得急促、難以平靜下來、坐立難安等。而當這些情況出現時,通常也表示著自己正在「焦慮」。接下來,可以嘗試在自己生活中,觀察自己感到焦慮時,有哪些生理反應。

第二,「暫停」思考焦慮的事情
焦慮的起因通常是來自於「擔心未來某件事情可能發生」,而那件事情通常是我們「不預期它會發生的」,但事實上,我們當下所擔心的未來,其實十之八九通常都「還沒發生」,只是過去因為「習慣性擔憂」,使得我們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會不自覺地帶動起這樣的「思考模式」,進而聯想起令自己感到害怕的「結果」。所以當看見自己因某件事感到焦慮而擔憂時,不妨先停下來,暫時停止手邊的思考工作,讓自己的擔憂的思緒先回復平靜。

第三,「去做」讓情緒舒緩的事情
當焦慮產生時,除了看到和暫停,接下來我們能做的事學習做些能「舒緩」、「放下」焦慮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暫時轉移情緒」,例如:有些人會透過聽音樂、散步、聊天、書寫、看書、畫圖、靜坐等方法,來放鬆自己緊繃的狀態。接下來,可以嘗試在自己生活中,練習當自己感到焦慮時,哪些方法對自己是比較有舒緩效果的。

運用以上三種方法,就能讓自己先培養起「面對」、「陪伴」焦慮的能力,當自己的心理越能去乘載焦慮所產生的各種情緒起伏時,就能不再因焦慮而陷入忙得暈頭轉向的生活裡,也將越能妥善、自在地運用時間,去達成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焦慮,是因為害怕而決定;夢想,是因為真正想要而追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