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與接納,讓狀態重新啟航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只是事件所帶出的主觀感受,而那些感受卻未必是真實的自己。」


今天和一個學生對話,在家庭角色的互動裡,他與父母的關係僵持了一、兩年,目前他對於家庭的現況面臨極大的壓力。

他說:「我有真心想做的事,但父母卻無法支持我,還一直逼迫我念書,我感覺很煩。」
我說:「為什麼念書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很煩呢?」
他說:「因為我覺得念書對我想做的事情沒有幫助(意義)。」
我說:「為什麼對你來說沒幫助?」
他說:「因為我從生活中(與父母互動)知道,念書是為了找他們所謂的『好工作』,也就是錢多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我說:「那對你來說的好工作是什麼?」
他說:「做自己喜歡的事維生,日子過得下去就好了。」
我說:「那你現在擁有足夠資源,去繼續支持自己做想做的事嗎?」
他說:「有,我做那些我想做的事,只要去做就好了,不用太多成本,而我每天也不需要花太多錢,我可以靠自己打零工維生,過著拮据的生活。」
我說:「那現在可以開始去做了嗎?」
他說:「但...我看著我爸媽可能因我而難過,我會良心不安。」
我說:「那能跟爸媽溝通嗎?」
他說:「每次溝通,也只會面對他們的打槍,那讓我感覺不被支持,再跟他們溝通,也沒用了,而面對現在的生活,我也只能繼續這樣得過且過了。」

對於年幼時尚未熟諳世事前,「重要他人」的想法對我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包含能否從他們身上得到被肯定、被支持、被鼓勵、被陪伴的各種成長經驗。若成長過程裡,有這些正向的互動經驗,便能夠為尚未獨立時的我們,注入許多在未來生命闖蕩過程中,重要的能量支柱─「勇氣」與「信心」,也能讓我們能夠從這些正向的互動裡,從一開始藉由他人來肯定自己,到逐漸建立起自己內在對自我肯定及鼓勵的機制,而走向勇敢面對生活的人生態度。

然而,在我們實際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正向經歷卻是少的,原因在於要做到完全放下對他人「期待」這件事,是需要經過不斷地自我對話、自我療癒以及價值觀解構的過程,才能做到最後的「放下期待」。由於傳統父母對於子女的照養方式,時常是出於自身過去的成長經驗,因此也容易將過往家庭的教養模式、自我的期待、社會價值觀投射於子女身上,所以自然地曾經都身為孩子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感覺不被支持的經歷,所以這樣不被支持的感覺,才會在不知不覺間,就這樣代代相傳地延續下去。

在開始看見自己目前的家庭關係,了解到自己親人們目前就是難以支持自己的現況,我們起初會有種「既想要抵抗卻又無能為力」的感受,但這樣的感受,不但會耗盡了自己「做想做的事情的動力」,也可能使得自己「誤以為自己就是沒有能力的」,而不知該如何是好。

當面臨這樣的窘境時,我們可以試著以下方法,回到自己,開始陪自己做一些新的嘗試與練習,會逐漸地發現原來自己身上也能建立這樣「自我支持」的自處模式,透過長時間與自己建立新的相處方式,也能逐漸找回對自我的主控權,進而減輕無力的感受。

第一,看見自己的情緒─「自我覺察」
每當在互動結束時,產生「自己似乎都無法改變現況」的想法時,我們首先所需要做的,就是先停下來,詢問自己「現在有什麼感受?」,當我們開始練習「看見」感受時,也就能感受到「被支持」的感覺。就像是在與朋友傾訴地過程中,有時候我們其實也沒特別做什麼,只是詢問他「你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呢?」以及傾聽,透過這些問話、對方自我表露以及聆聽的過程,即使最終沒有真正解決對方所困擾的問題,但朋友也會因此在這樣的過程裡,感受到我們的支持而重拾「勇氣」。所以同樣地,當我們產生無力的感受時,也嘗試對自己溫柔,開始練習問候自己的感受。

第二,了解情緒的原因─「自我接納」
接著,試著詢問自己剛才互動的過程中,「讓自己感到無力的原因是什麼?」、「對方做了什麼樣的行動、反應,讓我感覺自己不被支持?」,透過這樣的自我對話練習,就是一種對自己情緒做更深入的自我探索與認識,當我們只要開始回到自己,對自己做更多的認識與了解時,內心產生的心理反應便像是有個「內在容器」,能夠被溫柔地接應與包容時,便會在這樣的過程裡逐步建立起「自我接納」的能力,我們無力的狀態也會因為被看見而逐漸地平復下來。

第三,重視自己的情緒─「自由書寫」
在前面兩個練習之後,最終最重要的是「自由書寫」─將那些有感的經過記錄下來,不論是藉由書寫、打字、錄音都行,透過這樣的過程,便能夠讓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被重視」,而非只是事情過去了便化為雲煙,如此也能夠強化自己對感受的「自我接納」能力,讓自己接納情緒的「內在空間」變得更為寬闊,而未來在面臨各種情緒的產生時,也會感受到自己更加被支持與重視的感覺。

無力的感受,會讓我們感到垂頭喪氣,然而面對沮喪,除了只是不停認為自己什麼也無法做之外,我們還能嘗試詢問自己「現在的我除了(某種感受)以外,我能做些什麼嗎?」,當換個新的方式,陪伴自己的情緒,在情緒穩定下來後便會發現,事情其實存在許多可能性。

那個當初在生命中認為沒有路的死巷,也許只是當時的自己忘了開手電筒而已,只要願意再鼓起勇氣往前,備好需要的裝備開疆闢土,即使是荒煙蔓草,我們都終能從中走出自己的一條獨一無二的途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