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做?身教勝於言教


「人類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是如何養成的呢?

我們來思考兩個狀況:

第一,父母告訴孩子該做些什麼,但是自己都不做,或是做的是另外一個標準。
第二,當父母有想要孩子改變的行為或養成的習慣,自己先做,並且在適當的時機帶著孩子一起做,再慢慢讓孩子自己做。

我想這樣一比較,答案應該很明顯,但是今天要探討的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呢?

阿德勒心理學裡面說到:人都會做對自己有用的事情,也就是自己認為是正確或是可以幫助到自己的事。反過來思考,當一個人不去做某件事,要不然就是他覺得沒有意義,不然就是完全沒注意到這件事,或是為了反抗。

了解了背後的原因之後,其實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了,為什麼直接說沒有用?因為可能孩子觀察到大人也沒有做,那麼自己做的意義就不大了,另外就是被指責會造成反抗。另外,人在接觸新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時,都會有恐懼,這是演化過程的副產物,看到未知的東西不要貿然接近,可能會有危險。所以就會在一開始排斥,如果再被強迫就自然會有想要反抗的心理。

然而,第二個為什麼有效呢?首先,父母開始做的時候,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好像是重要的,因為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是從模仿重要他人開始,另外,當一開始接觸有人陪伴,就會比較願意嘗試,有了成功的經驗,就會越來越有信心,也就會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最後變成生活的一部份。最後,就是慢慢地放權,讓孩子一步一步地自我獨立,當能自己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信心也就會累積,也就能挑戰更不一樣的事物,並且不斷成長。

其實在這不只可以用在親子互動,如果有一些想要身邊的人改變的事,或是養成的習慣,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自己先開始做,並且體會到其中的美好,當別人看見越來越好的自己,如果改變的路上又有人陪伴,那麼人們也會慢慢開始願意改變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