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練習:三個好習慣,讓思緒脫困


「有時候局限我們的可能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最近遇到一位朋友,他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難,變得有點退縮,幾乎快要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

他說:「心情好差,感覺做什麼都不對,有點失去努力的信心。」
我說:「發生什麼事?怎麼會感覺自己沒辦法做些什麼?」
他說:「在工作上,同事的反應讓我覺得我做得並不好,他們的反應讓我感到困擾。」
我說:「為什麼會感覺到不好而困擾?」
他說:「因為我的狀態確實因此被影響了,變得很不敢輕易嘗試。」
我說:「不敢嘗試,是因為你在害怕什麼嗎?」
他說:「是的,我怕又再面對他人的評價,那會讓我感覺自己不好。」
我說:「那這個感覺,有幫助到你更有心力去迎接工作嗎?」
他說:「聽你這麼說,似乎是沒有呢⋯」
我說:「那這樣問題有解決嗎?」
他說:「並沒有呢⋯但我真的很想解決這個困擾的感受,可是除了一直專注在這個想法上之外,我好像別無他法了⋯」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煩惱,正是正常的一般情況,因為我們過去的經歷,使得自己在那些經歷裡,產生習慣面對事情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往往可能使我們陷入問題本身,卻難以真的解決問題。

然而,每當我們正經歷著這些必然會經過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不小心將自己所有心力,都耗費在煩惱、焦慮、不安的心情或事件本身,因此失去面對生活其他部分的精力,如此便可能導致我們陷入更加難以面對生活的無力狀態以及窘境。

其實這時候,我們只要嘗試一些作法,便可以學習將自己面對生活的狀態,建立回來,透過以下這些方法,也許沒辦法馬上解決正在困擾的事情,但卻能夠藉此穩定自己的情緒狀態,當狀態穩定下來,便能重拾內在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我們離解決問題的距離也更加靠近了。

第一,「看見」自己正陷入感到困擾的部分
通常我們陷入困擾時,很難將注意力放到生活中的其他部分,而第一步作法,便是鼓勵大家在內心建置一個「自我提醒機制」,當發現自己有以下狀態,便可以評估自己是正在陷入困擾當中了:
1.超過一個禮拜或在一個禮拜之間,重複、頻繁感到情緒低落。
2.當面對情況時,總是感覺自己無能為力。
3.失去面對生活的行動力。
4.頭腦不停徘徊相同的煩惱事件。
5.什麼事都不想做,害怕行動,只想暫時躲起來。

第二,「全面」看見自己生活正常運行部分
當我們陷入困擾時,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習慣面對情況,便將所有注意力放在問題本身,如此反而可能產生更多情緒,情緒的波動也因此會影響我們的狀態,因而感到更加無力面對生活。當透過第一步看見自己陷入困擾後,試著詢問自己以下問題,便可以將注意力拉回至生活其他部分,而不至於陷入情緒之中:
1.遇到這件事情時,我什麼都不想做了,那吃飯、睡覺、洗澡還繼續做嗎?
2.在生活中,我除了這件事之外,所有事情都如此感覺糟糕嗎?
3.現在是否有些事情,是我目前正在做的,而且成果還不錯的呢?
4.我除了只是煩惱之外,真的別無他法了嗎?我是否還能做些什麼來維持我的生活品質?

第三,「採取」能讓自己狀態平復的行動
延伸第二點的第四項詢問,透過以下練習,來幫助自己重拾對生活的自主感受,便能逐漸找回面對生活的信心:
1.有沒有做某個行動的經驗,能讓自己感覺舒適,又能維持生活品質?
2.統整下來,做哪些事能使自己感受好些?
3.開始行動,當自己感覺到狀態「降落」時,不停止去做這些事情。

第四,很重要,所以說第四次,每天持續進行第三步的行動,不論是自己狀態好或不好時都做,如此能夠藉由平時的練習,更加強化每當狀態不好,更能執行這個行動的信心與動機,因為內在會開始建立「這個行動對我生活是有幫助的」認知機制,每當狀態不好時,可以引領自己除了煩惱以外,也有足夠的工具繼續面對現下的生活,不至於使生活其他部分全部「關機」,使自己的生活機能能夠繼續正常運行,困擾的狀態,自然也就解決了一半。

當我們感到煩惱時,與其注意暫時無解的煩惱,不如繼續享受生活吧。

養精蓄銳,才能擁有更穩健的心境,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可能。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