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發團體與自己的動力?


「只要不斷地朝著相信的方向前進,身邊的資源都會慢慢靠近的,從自己開始吧!」

最近跟著我教的學生回去他的母校,協助他完成第一堂魔術課程。他從接觸魔術走到現在,大約花了快兩年,從一個學科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到現在可以用自己學到的魔術,來協助和自己一樣的學弟妹。在過程中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在教學現場,很多老師沒有辦法處理有特殊狀況的學生,沒有適合的工具,甚至會對一些不可控制的狀況感到害怕,影響到未來的教學。看到這樣的情況,覺得蠻可憐的,不論是孩子或是老師,似乎都在自己不喜歡的狀態下掙扎,卻找不到出路。

另外,也有一些老師不知道怎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願意有動力自主學習。當學生覺得上課學習的東西不有趣的時候,就會想要做一些有趣的事,不論是跟旁邊的人聊天,或是看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找到看見與尊重孩子的老師已經不容易了,但是這些孩子在有保護傘呵護的狀態下,也許可以穩定,不過一離開這個環境,就很容易回復原狀,而且這種期待的落差感,還會讓孩子有一種今不如昔的感覺,導致在未來適應不良。

那麼這些狀況可以怎麼解決呢?或是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可以切入呢?

第一,找尋適合的工具
這項工具最好有以下的特質:可以鑽研、可以同樂、過程有趣。舉例來說:魔術、唱歌、跳舞、吉他、電影欣賞、桌遊、團體遊戲。很多時候的情況是能量沒有地方放置,所以就會有很多行動,在有這些目標之後,很多時候就有了一個方向,而且在走的過程可以不斷地進步,把更多特質在不知不覺中學到身上。

第二,引發初始動力
在遊戲中,常常會有首充機制,也就是一開始付出一點點就可以獲得很多。這樣的機制可以很好地黏著住玩遊戲的人。在學習也是一樣,一開始讓參與者付出一點,但獲得很多,就會讓他們願意花費時間在這些東西上。只要突破了一開始的高牆,接下來就是想辦法不要讓這個動力消失,可以減速,但是不要停下來,不然再啟動又要花不少心力。

第三,看見與尊重的同時要協助自立
看見與尊重是很重要的起點,但如果不把責任交還給當事人,當離開設計好的環境,很容易就會變回來,因為這些東西沒有真的到當事人身上。慢慢地培養自我獨立的人格與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不用前進太多,但是一點一點地拿起自己該負的責任,並切不斷學習,這樣的過程會讓自己的生活很不一樣。

其實這些狀況不只發生在教育現場,每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有這些部分,如果在人生的路上沒有遇到好老師,那麼能不能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呢?為自己多做一些,並且讓自己有不一樣的視野與更大的彈性。

「只要不斷地朝著相信的方向前進,身邊的資源都會慢慢靠近的,從自己開始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