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學會處理一堆不想處理的事
「花一些時間去感受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常常想解決事情!」
洗碗的時候,如果今天水槽中有一大堆碗,內心就會有一種不想碰的感覺,就會開始不斷延後,但是最後總是要面對,只好帶著不情願的心情去面對一水槽的髒碗。然而,當我們開始洗大的鍋子時,我們的目標好像就是把眼前的鍋子給洗掉,似乎煩躁感就降低了。當我們洗完鍋子之後,剩下的碗似乎就沒有那麼困難了,不知不覺中也就把這件事情給完成了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進行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環節不順利,那麼原本順利的部分也會一起不順,反之亦然。這其實是一個心理機制,對於不順利的事情會有反面的回饋,這會給我們這件事情似乎沒有幫助的訊息,讓我們不太想繼續花時間。順利的事,我們的腦袋也會分泌多巴胺與腎上腺素,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能量與渴望去完成這些事情!
有鑑於此,我們就可以有一些應對措施:
第一,從最大的下手
可以是佔據最多空間、時間,或是在心中佔掉大部分精力的事,有這些事情在,我們往往覺得做起事來好像內心就是有一種卡卡的感覺。是因為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裡還是想者那件事,這樣就會讓做事的效率降低。所以先解決掉大的事情,接下來就會越來越容易。
第二,綑綁喜歡的事物
如果一件事情全部都是不喜歡的部分,那麼很難提起勁去做,讓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參雜在大的目標中,有時候會讓自己做的時候不會那麼痛苦。例如:洗碗邊聽音樂。
第三,看見事情給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事件本身
常常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並不會覺知我們做的事,只是想著我們要把事情完成,這樣的思考方式,會讓我們在做事的過程心情波動,進而影響到做事的效率。如果我們可以在做事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的焦急,看見自己與外界是如何互動的,看見自己有什麼部分是自動的,其實就會多出很多選擇。
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常常我們在做事情前,不會先問問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做事方式,如果想要有效率並且有覺知,其實穩定下來看看身邊有什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也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