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驟找到自己在團體、關係中的位置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解決一個有關雙人或多人的議題,如果遇到對方不願意互動,可以怎麼做呢?
在大學的時候,偶爾會遇到非常奇葩的隊友,問他想要怎麼做?他不明確的說,或是根本不說,但是一到分配工作,分給他的他又不願意做。
網路上有流傳一個蠻久的笑話:
男說:「晚餐想吃什麼?」
女說:「隨便!」
男說:「那吃紅油炒手好嗎?」
女說:「那個太辣了!」
男說:「那吃雞排好嗎?」
女說:「那個太油了!」
男說:「那你要吃什麼?」
女說:「隨便!」
這裡提供幾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式,還有一些獨特的解決方法:
第一,確認自己的狀態
自己對於吃什麼有沒有什麼期待?
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不說?
是否有發生過什麼事導致不敢做出某些行動?
這些保護機制在目前的狀況下有存在的必要嗎?
自己有沒有因為剛才的互動而有情緒?
舉例來說:有可能以前先決定好要吃什麼之後,帶著女朋友去吃,結果女友說這不好吃,或是怪你怎麼選這個。導致你對於選擇有一些恐懼或是焦慮,目前的情況跟之前一樣嗎?我可以現在做實驗嗎?還是現在可以做出什麼更好的選擇呢?
第二,處理情緒
常常會發生問題的部分不在於事情本身,而是跟著事情而來的情緒,或是過去累積與疊加的情緒,如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情緒,並且讓自己有空間去面對,而不是被操控,也許我們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第三,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
這點很重要,我們常常覺得如果對方不願意動,那麼我也沒有辦法,但是真的是如此嗎?有沒有我可以控制的部分,或是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呢?通常仔細思考之後,都會發現一定有還沒有行動的部分,在正常狀況下可能不重要,但是在膠著的情況下,這些往往可以發揮不少效果。
第四,等待時機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些事情在沒到時間之前,處理起來就會特別困難。如果可以不被焦慮或是恐懼嚇到而採取行動,其實可以多觀察多等待,等到正確的時機出現的時候,或許很簡單就可以解決,不是每件事都要世界毀滅,多回到自己,並且觀察有什麼部分開始改變。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出現在關係或團體中的事情,了解什麼是我可以做的界線,並且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劃分出自己能做的,等待最佳時機,這些工具可以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有更多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也許也會有很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