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需求看手機成癮
「人需要什麼?人需要歸屬感與連結!」
現代人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已經比以前嚴重太多了,以前沒有手機似乎也不會太焦慮,現在只要出門沒有帶手機,似乎就像是孤單一人來到原始叢林一樣。然而現在社會比以前危險嗎?為什麼大家會這麼害怕與他人失去連結?
這個問題要先從人的基本需求開始,人需要歸屬感與連結。歸屬感具體來說就是覺得自己跟某一群人或是大部分的人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自己的行為可以被他人認可,即使自己做錯選擇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會比較安定,對於外在環境的變化也比較容易忍受。
另一個需求就是連結,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跟外界交流資訊或情感,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很恐怖,所以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回饋。
這兩項需求的發展可以往上追溯到原古時代,這樣就會比較容易了解,想像一下今天我們是住在山洞裡茹毛飲血的野人,如果我們不能跟別人和諧相處,可能就會被趕出團體,在沒有群體的狀況下,很可能就會被嚴酷的大自然淘汰,被野生的動物叼走,或是感染疾病。這就可以看到人類在這些狀況下為什麼會特別焦慮,因為這觸及到我們原始的恐懼。
有了這些資訊之後再回來看手機成癮,大多常常划手機的目的歸納起來也可以看成是與外界作交流,如果今天只是一隻原廠的手機,而且不能上網,我想也不會有人想要一直滑。
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脫離這樣的生活方式呢?
第一,鑽研一項興趣
找到一個有趣,而且可以不斷精進的才藝或是興趣,當我們有一個生活的目標,我們就容易平靜,也容易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而且在每天不斷地累積中,也可以建立自信與獲得成就感。
第二,多與朋友約在外面
人需要的是連結感,所以只要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和好朋友互動聊天,其實我們對於手機的依賴就會降低,而且出到大自然也會讓我們的五官可以接觸外界,這樣就可以從手機小螢幕中解放出來,很多時候我們是不知道還有更有趣或是更吸引人的事物,所以才會逃進虛擬世界。
大多沉迷與手機或是虛擬世界,可能都在生活中有不少不順利,導致不想面對這些事情,並不一定代表虛擬世界一定比現實世界好,但腦中對於挫折與障礙的印象會讓我們連帶逃避周遭的一切,盡量讓自己不去看到,眼不見為淨。在了解自己的一些行為模式與習慣之後,其實就可以有新的選擇!那麼即使在虛擬世界也是知道自己想從中獲得什麼,藉此就可以拿回對自己生活的主導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