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煩惱共存,繼續迎向生活

A hiker standing on a rocky ledge over the choppy sea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覺察生活中所遇的關卡,往往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半個月前,我和一位將近一年未見的朋友見面,還記得一年前的他,在人際關係中有些顧慮,他說因為前任的關係,他對於兩性關係有許多震撼的學習,我在他的想法裡,也聽到了他對關係保持著悲觀的態度,當時的他,也糾結著是否要再進入下一段關係裡學習,還未下定決心。

在一年之後,我們見面時,他已進入一段關係,我也為此替他感到祝福,然而從他緩緩道來的關心裡,我聽到了他心中的憂愁,便詢問他這陣子還好嗎?而他才慢慢地說出他進來跟另一半相處的卡關,由於兩人目前同居生活,每天面對對方的生活習慣,就像是不得不迫使自己,一而再地面對這個卡關,由於雙方生活習慣的差異、溝通習慣的主被動態度不同等,讓他升起了想要放棄的念頭。

在一個小時的談話裡,藉由他的自我表露,我了解他從這幾段關係裡,看到自己對「理想另一半」的期待、「生活藍圖」的想像等,而我們也都了解進入關係是為了「學習」。當我問起「目前的關係你還有多少動力繼續努力下去?」他也透露出失落的放棄聲,但他也坦白現在的自己還未有足夠的勇氣,去主動放下這段關係。

於是,我詢問他說「跟他在一起時,你們有沒有相處自在的時候?」,這時他轉為堅定地說「有」,並描述了一下跟對方的愉快感受,接著我鼓勵他,生活有時會卡住,但沒關係,從自己覺得還可以繼續努力的地方去努力,便問他說「那這段時間,還有什麼事情是你能做和你想做的?」,於是他說了許多他近期打算繼續努力的目標。

在那一次的對話之中,這位朋友從原先卡關的狀態,到最後聊天結束時,他能夠從過程中看到自己人生地圖上,還能前進的方向,並找回自己努力的目標。在臨走前,我們在捷運站道別,雖然在過程中他還是有些嘆息,但他和我說知道自己回去能做什麼了,並表達了感謝之意,我們也相互約定,有什麼事情再互相分享、保持聯繫。

看著他離開時,逐漸緩和的神情,我了解人與人之間,陪伴沒過於一切,真正的傾聽與同理,便能夠讓另一個生命重啟自我導航與自我療癒的能力,再次有能量走在生命的藍圖上。這一次又讓我感受到人類潛能的不可限量。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