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下的家長改如何面對?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最近又到了暑假,每個國中高中家長都會面對到申請學校的難題。現在又有多元入學,或是各種比重的採計成績,讓不少家長覺得非常困擾,不懂到底應該如何準備。不過我反而看到了另外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初始點或許都放錯了。以下分成三個部分來討論:
教育責任的歸屬(內外)
學習到底是誰要負責的,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小孩,但很多時候家長會把這個責任放到自己身上,把自己以前的遺憾投射到小孩身上,希望小孩幫自己達成。在這樣的情況下狀況就會變得很複雜,在選擇的時候各方力量就容易拉扯。也許小孩想要的東西不是父母希望的。所以先了解誰是主體,誰的需求要被放在前面,這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
如何與社會接軌(外)
這裡可以理解為:如何找到適合的工作,或是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目前我們的教育體制有一部分是希望把我們訓練進社會需要的崗位裡,剩下的是學習一些基礎知識,等進入職場後再塑形,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問自己未來想要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問題就至關重要,如果沒有想過的話,就是時間到了之後被丟進社會裡面,隨便找一個不那麼厭惡的工作慢慢被消磨。
歸屬感議題(內)
很多人覺得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樣慘,也許我就沒有那麼慘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歸屬感的議題,當我們不跟大家一樣,那麼就可能被排擠,發生什麼事也要獨自面對,沒有參考值。例如:如果我們走法官這條路,似乎就可以看到我們未來五年十年會在什麼位子上,我要做些什麼才能走那裡。
這裡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會牽扯到很多的狀況,但是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搞懂多元入學的規則,或是怪罪政府或教育部搞壞這些體制,那麼就能把精力與時間放錯地方了,這樣即使花再多的時間與精力,也都不太容易達到目標。所以先把目標放對,慢慢往前,在這條路上就會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正所謂:「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