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飽背後提升生活價值的秘訣


「了解自己的所需,並且透過分攤,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哇~~去吃到飽耶,我一定要好好吃,最好可以吃回本,還要把下一餐也一起吃。吃完之後,看到食物就噁心。這段話或多或少會出現在自己心理或是周圍朋友。

最近去吃吃到飽有一些新的發現,很多人覺得要去這些餐廳吃「回本」,然而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看這件事,就會發現一些特別有趣的現象。

在餐廳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大量進貨,所以成本一定可以控制,畢竟賠本的生意沒人做。舉例來說:哈根達斯冰淇淋,去專賣店一球要130,但是買一品脫,在全聯買只要239,大約是七球。而這些餐廳訂貨都是一加崙以上,以單球的價格來說,根本不可能讓你吃到他垮。其他的菜色也是一樣的,而且更多食材在經過調味之後,賣相與價格都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餐廳的成本平攤到了每一個來的客戶身上,所以每一位就可以用更加實惠的價格享用到好的食物。

對於客戶而言,如果我們要去專賣店吃,一定要花很多錢,如果想要吃到那麼多樣式的食物,那麼也是要點很多菜,不只總價格可能會很高,還有可能會剩下很多菜,這樣也沒有辦法好好享受,如果跟一群人出去吃,那麼又要思考哪些人喜歡吃什麼菜,也許點了一桌菜之後,結果又不是自己想要吃的。自助餐吃到飽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每個人為了自己的需求去拿取食物,可以先照顧好自己,不用管別人,甚至可以分享自己選擇的菜色,在吃到飽的現場,所有人都會變得很大方,反正是別人準備的食物,也就可以讓彼此有互動,更多地促進朋友間的交流。

然而,這樣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是贏家了嗎?在餐廳與客戶這兩方面都是贏家,都透過了合作與分攤的方式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務,不過自助餐常常會有廚餘的問題,因為不知道客戶想吃什麼,所以一定會有多準備,這些食物不能好好地被處理,最後就會造成食物的浪費,所以對地球也許會是一個負擔,不過每一個選擇都會有優勢與劣勢,只是選擇比較符合自己需求。

總體而言,我覺得吃到飽如果可以克制好自己的慾望,不要拿太多,導致吃的太撐而噁心的話,那麼其實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把溢出的價值做更好的利用。前提是每個人知道自己需要的量是多少,並且可以克制好自己的需求,不過至少下次再吃吃到飽的時候,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與思考,不是吃太多導致資源浪費自己也不舒服!

這樣的思考模式可以放在生活的各個部分,我們很多時候可以找到多人分攤的方式,讓個體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多餘地拿取自己不需要的,並投入社會的分工裡,在這樣的環境中,每一個人生活都會有所提升!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