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練習之道,成為他人支柱


「改變不輕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知道有人會在我旁邊,我不需要獨自地面對」

最近一位學生的母親跟我說:她兒子沒有什麼想做的事,都沉迷在虛擬世界裡,而且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部份會習慣自圓其說。

這其實是人很正常的自我保衛機制,對於現實的無力會讓我們想要躲進我們認為安全的地方,然而,我們還是需要跟外界互動,所以我們就需要有一套自己的說法,即使不跟別人說,但有這套說法本身就會讓我們比較安心,如果還有機會用到那就更加證明其重要性。所以就容易養成這樣的習慣,畢竟沒有人想要被認為是不努力的失敗者。

站在一個陪伴成長的角度,面對這些事情就有一些做法:

第一,接受他現在的情況
這裡的接受不代表冷漠,而是尊重並理解,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而且真正去體會他的處境,他的各種情緒。不代表要認同或反對,甚至做出什麼選擇與行動都是之後的事。接受說的是一個出發點,一種心態,給予對方空間,一起面對現在的狀況。

第二,建立支援系統
通常會遇到困境,是因為我們被卡在一個地方不知道怎麼移動。在這種狀況下,首先必須要先讓自己充電,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同時盤點自己有的資源,更多的去架設保護網與鷹架,讓自己再往前的路上有保險,也讓自己安定且可以行動。

第三,付出行動並檢核
陪伴他開始走上改變的路,並且設立量化的檢核點,讓過程中可以看看是否偏離方向,並且讓他知道在這條路上有人會陪伴你一起走,雖然沒有走過,但是不需要自己孤單地面對,而是有一個人可以在過程中討論並給予回饋。

人都有想變好的傾向,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好的,但改變的過程是痛苦且可怕的。當自己要面對所有的改變時,很多人會因為害怕而不敢跨出第一步,有趣的是,只要有人願意陪伴著走一段路,似乎這件事的可怕程度就會下降了,然而,如何妥善地陪伴,也是一門學問,這裡提供給大家三個步驟,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看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