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問句」找到朝夢想前進的動力
「完成夢想也許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工具,而是開始行動的意願。」
在這樣的思考模式裡,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合理化自己目前沒去行動的原因,久而久之,對於生活的「自主性」也會慢慢降低,經過不斷自我預言實現的經驗,有些原本行動起來就能實現的理想,可能就真的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我們已經知道舊有「找理由式」的思考方式,並不能幫助自己真正靠近夢想,如果達成某個願景、理想或夢想,是自己所追求的,但還未採取行動的話,每天開始將「自我對話」的練習放在生活之中吧,透過以下問題,確認自己的目標,轉換為自己行動的意願和動力。
第一,「再過十年我還停留在原地,這是我要的嗎?」
第二,「理想的生活藍圖,那個我看起來擁有什麼?」
第三,「現在的我,要往未來靠近,需要做些什麼?」
透過這三個問題的自我對話:
一是幫助自己「確認心意」。
我們時常忘了和未來的自己對話,而變得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陌生,但不論是現在或未來的自己,都是「我們」,透過第一個問題,讓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有更多思考與連結,而現在的自己也才會更有動力去改變目前的現況。
二是幫助自己找到「前進方向」。
透過「想像藍圖」,去思考自己對於理想生活的樣貌,才知道如何前進,我們得先從自己與未來的生活中,做出「自我定位」,也才能開始「自我導航」。
三是幫助自己「設立階段性目標」。
我們常聽一句俚語:「要飛,得先學會走。」但在執行理想時,我們常常不小心陷入要先學會「飛」的重大關卡,如此反而使目標窒礙難行了。所以靜下心來,思考靠近理想的每一步進程所要做的「合理」功課,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以下舉例:我想成為講師,我需要練習臺風、有流暢的表達、有演講內容和主題等,我如何訓練表達能力?如何設定演講內容? 我想傳達什麼想法?等問題,在一步步詢問自己的過程中便會發現第一步除了可以先訓練臺風外,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找到自己的演講內容是首要之務。
完成夢想,找回行動的意願,並規劃階段性目標,能使執行過程更可行,也才能更加體會到築夢踏實的可貴之處,祝福我們都離夢想更加靠近,化口號為行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