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常見誤區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跟他人磨合的情況。在磨合的過程中,如何清楚表達,讓彼此不感到壓力,透入溝通,一起變得更好,是互動上重要的學習。有效地理性溝通,除了能解決當前問題,也能避免將過多情緒帶入對話,讓情況變得複雜。
最近,我和夥伴使用理性溝通,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所以在溝通的過程裡,會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假設:我今天跟夥伴互動不舒服,我找夥伴溝通,目標是找到溝通過程中,不舒服的互動習慣,目的是:彼此創造一個新的互動方式,調整當前不舒服的互動習慣。
然而,我在學習理性溝通時,我發現在過程中,稍不注意會踏入一些誤區,以下分享:
當今天在溝通時,如果雙方不清楚彼此的目的,就很容易流於一言堂,或者是各說各話,即使溝通完,彼此可能還是沒有共識;還有一個情況,在溝通過程中,如果帶著自己既定的答案、目的,會讓對方感覺被審問,溝通完後可能自己獲得釐清,但對方卻會感覺很悶、被興師問罪,也會衍生另外互動上的問題。
後來我和夥伴討論,要如何表達才能夠讓對方不覺得被興師問罪?我整理以下幾點:
讓彼此清楚溝通目的,在談話時也會感覺比較放鬆,過程中也比較不容易偏題;需要表達情緒時,用我訊息說表達自己,例如:昨天我互動時,我感覺不舒服,我當時有種被要求的感覺;避免審問,像是:昨天我們聊天時,你說了一句話,你那句話有什麼意思嗎?;以詢問代替審問,例如:那句話,我感覺被要求,你有什麼想法呢?
在溝通過程中,盡量保持想法、問句的開放,雙方就有空間能夠表達自己,幫助彼此了解情況,除了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能進一步加深彼此的理解度,一舉數得~~
【破框x生命諮詢工作室】
我們是每天都會產出新文章的破框x生命諮詢工作室,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協助到大家,同時也歡迎來我們的粉絲專頁,私訊我們想了解的議題,我們會有專人與您討論,也歡迎私訊預約一對一30分鐘免費諮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