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構自己:從他人到自我
大部分的人都是從別人的回饋中去組建自己的樣貌,所以他人的回饋就對我們很重要,我們也會想去獲得別人好的回饋,不過這個模式一直下去也會有一些副作用,就是我們會不敢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現,也會開始打壓自己的各種部份。
我在生活中,算是比較沒有耐心的,對於已經可以預測到結果的事情,就會希望其他人也一起加速,不過這個個性也就會讓我在團隊合作的時候遭遇到很多困難。
大學的時候,剛開始做團體報告的時候,雖然最後的品質都還不錯,但是過程總是會有很多突發狀況,以前都會覺得是隊友和自己合不來,聽了一些團隊活動的演講還是會很排斥去接受跟自己合不來的人。
後來,發現自己想加入的組不接受自己,讓我學習到珍貴的一課,也正式讓我開始看見自己與他人的互動,發現自己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是有效率的,是專業的,但卻讓跟自己合作的夥伴承受了很多不開心的互動,不過這也不是看見就馬上可以改變,這件事情之後還是陸陸續續有一些合作摩擦,不過當我真正看見自己對被看見的渴望,這些狀況就會慢慢消失。
在我花很多時間與自己對話之後,我問自己還想要繼續活在他人的評價中嗎?我回答不太想,想要過好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且也願意為這個決定負起責任與代價。雖然現在我的生活也不是說沒有困難,但我可以從與自己對話來更了解自己,也可以把別人的看法當成一種資訊,我的空間也就漸漸擴大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