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自在的互動中,找到自在的地方



在練習自我覺察以後,我逐漸發現每當遇到不喜歡的人事物時,我會習慣性地開啟警戒模式,而不自覺地對對方表現不友善的態度,我的狀態也會因為自己不友善的表現,而感到低落與自責,但當我觀察到自己內心升起的厭惡感,而即將做出習慣性的反應時,我開始有機會讓自己的行為表現可以平緩下來。

近幾次在人際關係裡,遇到厭惡的情況下,我還是很容易被厭惡感拉走,而做一些有違我信念的事情,但我也開始覺察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詢問自己「我能夠做些什麼」,幫助自己不至於做出非理性的行為,而讓關係受到負面的影響。於是,我發現自己如果真的不喜歡對方,就先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實,並試著讓自己在需要面對對方的互動裡,暫時先找到自己當下可以做的其他事情,如:觀察呼吸、自我覺察、轉移注意力等,或些微修改我的互動期待與目標,如:原先可能期待深入地交流,但就調整為有一起完成一件事就好。讓自己在互動中找到還能付出心力的地方,我也開始感到自在一些。

雖然這個情況還沒完全解決,但卻也讓我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以前的我,會選擇性地忽略掉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甚至會想將它們壓抑起來;現在的我,會願意鼓起勇氣接受自己擁有的感覺,並嘗試與感受和平共存,讓自己在即使問題還沒解決的情況下,仍能稍微維持自己需要的互動品質。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