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心」聲音:從內在探索認識自己



在我們的生命經驗裡,一定都有經歷過各種情緒的時刻,然而在我們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曾經經歷過一些較巨大、負面情緒的經驗,而在那些經驗裡,未化解的情緒累積在心裡和記憶裡,甚至也潛移默化,成為我們對自己認知的一部分。

我是一個情緒敏感度很高的人,然而這其實是我一直以來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上,所培養出的能力。回顧我上大學以前的經驗,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裡,都曾各自經歷過挫敗的感受。從小我便沒有學業表現拔尖,沒有長相特別出眾,也沒有什麼特別驚艷的才藝表現,在學校裡與同儕、師長相處時,我從印象裡摸索,最讓我時常回憶起的不是那些快樂的記憶,而是我在一個充滿各種能力、特質、表現等比較的環境裡,嘗試尋找自己感到自在的位置。

經歷過這些經驗,我為此留下了不安、焦慮、害怕的感受,我也為自己留下能夠適應環境上與他人比較的機制,像是:「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我覺得自己不夠好」等,當我在心中時常喚起這些想法時,似乎能夠提醒我自己要更加地努力,才能逐漸變成環境上所要求「更好」的人。然而在這樣的思考方式下,我的注意力也變得時常停留在感覺自己不夠好的部分,也變得過於留意自己不好的表現,所以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驗,便常常想起那些不快樂的回憶。

在上大學以後,因為身旁的學習環境、同儕等資源,讓我開始有機會學習心理諮商、自我對話、自我覺察等內在探索的方式。在經過多年的學習之後,最近的我在重新回顧過往經驗時,發現了不同的感受。我開始會好奇我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感到不快樂的嗎?」,我回想起在那個還未經歷過任何比較時,那時的我其實只是個單純、快樂、過得無憂無慮的小孩,在還沒有遇過任何被批評、比較的經驗下,我並不會自行將任何外界的標籤,貼到自己的身上。年幼單純的我,只是一個樂在生活、對生活充滿好奇、很容易感到興奮和愉悅的小孩而已。

現在逐漸長大後,幸運的是身旁和環境上,也有越來越多鼓勵「成為自己」的聲浪,雖然過去的我,也曾經歷過非常害怕他人眼光、被比較的種種經歷與感受,而以為自己只是個不快樂的人,但在經歷過那些過往,我看回現在的自己,我感受到「成為自己」,是能夠在他人的評語和自己曾經的情緒裡,發現那個原先就擁有許多可能性的自己,而從這裡我開始知道過去我未曾留意過的另一面,正是我一直以來嚮往追求的模樣,原來一直住在我的心裡面。

最後,我想再和自己說:「我永遠有機會展現出我的各種模樣,只要當我發現其實我也擁有那些特質。」

留言

熱門文章